手机,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多的便捷,但是也让我们产生了极度的依赖。早晨起床先翻看手机,睡前也要刷一下朋友圈点赞,如果没有了手机,就好像没有穿衣服。
手机与大学生发生着怎样的关系呢?我们做了一个小调查,让数据来告诉你。
一、使用手机已经成为一种的习惯,但最亲密的伙伴却不是微信
调查显示,92.33%的大学生已经将使用手机当做每天的习惯,74.24%的大学生认为在通过手机与他人沟通时比现实中更自信、更容易。
近九成大学生使用手机进行社交,超过六成大学生用手机进行娱乐。由此可见,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工具,如同水、空气这些物质一样,手机正在成为满足生活的“必需品”。
但是在众多的手机应用中,最受大学生青睐的却不是微信。调查显示,大学生使用最频繁的手机应用是腾讯QQ,其次是微信,而支付宝力压微博排在第三位。
二、近⅓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超过4小时,但课堂上却很自律
调查中惊人地发现,31.78%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在4小时以上,占比最高。相比之下,每天使用手机在1小时以内的人群只占比4.66%。由此可见,手机已经占用了大量的时间,其影响与依赖程度可见一斑。
令人感到欣慰的是,虽然我们曾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,也曾采取一些方法去阻止和减少类似现象,但实际情况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糟糕。70.96%的学生可以将课堂使用手机的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,15.89%的学生控制在1-2小时。不过仍有3.29%的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超过4小时,相当于半天的时间都在使用手机,这部分学生是要引起自身和教师重视的。
三、大学生已经非常依赖手机,深深地中了手机的“毒”
1.空闲的时间,你会做什么?
84.94%的大学生选择一有空闲时间,就会拿出手机,比例之高,令人咋舌。
2.在无法使用手机时,你会有什么感受呢?
57.53%的大学生会感到焦虑不安;
56.72%的大学生会感到空虚无聊;
83.30%的大学生会担心错过一些重要信息;
62.74%的大学生仍想知道网络上正在发生什么。
“虽然远离了江湖,但江湖上仍有你的传说”,这句话用在大学生对手机的情感上,也算是最真情的“告白”了吧。
四、我非常难过的告诉你,你已经患上了手机“软瘾”
“软瘾”,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新名词,指那些强迫性的习惯、行为或回复性的情绪,如习惯性拖延、频繁查看邮件和登录社交网站等。通过手机平台热衷于社交网络或各类休闲娱乐活动,看似没有什么危害,甚至表面上看来还能短期满足情绪释放要求,可一旦沉溺其中,在获取短暂快乐和满足以后,其实是在无限地消耗和榨取时间、精力和情感,逐渐丧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,处于一种迷茫、彷徨和混乱的生活状态。
调查显示,我们的“软瘾患者”处处可见。
手机软瘾表现形式一:常常觉得手机在响、在振,可是拿出来看看又没有。
手机软瘾表现形式二:使用手机时经常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。
手机软瘾表现形式三:参加聚会时,明知不礼貌,还是会习惯性玩手机。
手机软瘾表现形式四:每隔一段时间,就会下意识看看手机上是否有新的信息。
手机软瘾表现形式五:明明只想看个时间,但总是习惯性的打开了手机应用。
手机软瘾表现形式六:在手机上逗留的时间比原来计划的要长。
手机软瘾表现形式七:哪怕再晚,睡觉前都会打开手机刷一下朋友圈或微博。
手机软瘾表现形式八: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过多,导致了睡眠时间延迟。
手机软瘾表现形式九:依赖
五、手机“软瘾”对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?
手机在带来快捷、方便、实用的同时,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,如手机“软瘾”。那么它对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呢?我们调查了三个简单,却很厉害的问题。
影响一:75.62%的大学生常常因为手机收到信息而暂时中断学习。
影响二:78.9%的大学生自习或上课时,浏览手机影响了学习效率。
影响三:79.17%的大学生认为如果没有手机,能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务。
由此可见,近八成的大学生均认为,手机已经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,而这恰恰是“软瘾”在作祟,在不知不觉的“潜意识”中,“偷走”了时间,降低了效率,消耗了动力,强行塞进来了很多困扰。毫无疑问,这些负面影响必须由软瘾患者“心甘情愿”的去承担。
六、手机软瘾者,想给你讲个故事
为了更真实的反映情况,我采访了患有手机”软瘾“的学生小明(化名),案例如下:
小明每天都投入大量的时间在学习上,看起来非常努力的样子,但是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,内心很焦虑。我们情境再现小明的学习状态,共同来帮他找找原因。
阶段一:坐在自习室
将书本放在课桌上后,顺势拿出手机,刷一刷朋友圈、点赞、期待回复,或者是在微信、QQ上聊天,时间一般约30分钟。
阶段二:自习
学习过程中,收到信息会立即回复,总是担心错过他人的消息,多次下意识的翻看手机。
阶段三:自习感到疲倦,计划小憩10分钟
拿出手机,刷朋友圈、微博、淘宝,不知不觉30分钟过去了,对于作为“炮灰”的20分钟,他心中有些懊悔。
阶段四:自习至结束
复制了阶段二的心理,但是控制自己不要去碰手机,在反复斗争中,结束自习。
阶段五:反思
思考今天的收获,感到渺渺,心中愧疚不安,痛定思痛决定悔改。第二天却又是前一天的复制、粘贴。
小明的例子在我们的身边屡见不鲜,包括我们自己,也曾经历过其中的一个阶段、几个阶段,甚至是全部。如此可见,手机软瘾已经成为重要的隐患,很多人已经成为了“瘾君子”,问题的雪球有越滚越大的趋势。
罗振宇在跨年演讲《时间的朋友》中提出了“国民总时间”GNT(Gross National Time)的概念,即在互联网信息总量大约每三年翻一番的情况下,信息消费者的可用时间总量却几乎是一个恒定不变的数字。
这个定律放在手机软瘾中依然适用,大学生的总时间实际上是个定量,但是使用手机却是个变量,很明显使用手机的时间越长,其他模块各自分到的时间越是受到限制。手机掠夺其他模块时间,导致其他模块不能完成,反反复复,恶性循环。
百年前躺着吸鸦片、百年后躺着玩手机,无法拒绝手机,如同无法决绝空气,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!
正在浏览文章的你与手机是怎样的关系呢?
对号入座,你是否患上了手机“软瘾”呢?
正确对待,不跟手机出轨,也不被手机绑架!